危老重建是什麼?
危老重建,全名為「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」,於2017年5月10日正式上路。該條例是政府針對全台老舊住宅比例逐年升高,結構安全性普遍不足的情況下,所推出的加速型政策工具。其目的不僅是提升建築安全,更希望促進都市更新、改善環境品質、增加公共設施及社區福祉,兼顧城市景觀與生活機能提升。
危老條例透過「免公告、免劃定更新單元、無同意比例門檻」等三大簡化制度,協助住戶快速啟動重建程序,並以容積獎勵與補助金等誘因鼓勵自辦重建。
危老重建與都市更新有何不同?
傳統都市更新(都更)涉及公告更新單元、經地方政府核定、召開審議會、進行公開展覽及計畫審查,並需取得過半或8成同意門檻才能推動,程序較為複雜且曠日費時。
相較之下,危老條例設計簡化,僅須符合建築年限、合法建築、結構安全鑑定為危險或老舊,以及100%產權整合,即可向主管機關申請核定,平均流程時程約6~12個月,大幅縮短重建等待時間。
此外,都更多採公私協力(如建商主導),而危老則強調地主自辦,讓住戶擁有較大主導權及分配彈性。
| 項目比較 | 危老重建 | 都市更新 |
|---|---|---|
| 法源依據 | 危老條例 | 都市更新條例 |
| 同意門檻 | 需100%產權同意 | 多為所有權人過半、面積達2/3至4/5 |
| 審議流程 | 無公告、簡化送件流程 | 須公告更新單元並經都市更新審議會審查 |
| 主要推動者 | 地主自辦或自選建商 | 建商主導、公私協力居多 |
| 推動時程 | 約6~12個月可核定 | 通常需2~5年甚至更久 |
| 補助與獎勵 | 容積獎勵上限1.3倍 + 各項補助 | 依案件內容可能核定不同獎勵 |
| 適用對象 | 小基地、產權單純、自住型住戶 | 中大型社區、複雜產權或需強制整合者 |
誰適合申請危老重建?
危老重建特別適合以下情形:
小面積基地(如透天厝、傳統公寓)、無法達到都更更新單元劃設門檻者
建築屋齡超過30年以上,已有嚴重滲水、鋼筋外露、梁柱裂痕者
社區內戶數不多,產權關係單純,較易整合者
希望保有自建、自售、自住主導權的地主個人或家族
這些類型案件若選擇危老,除了流程快速、整合成本低外,也能彈性規劃設計格局與樓層分配,不被建商主導綁死,因此成為近年最受歡迎的重建方式之一。
老屋重建條件5大關鍵
建照取得日需為2003年5月12日(含)以前
這是判斷是否符合危老資格的第一道關卡。政府以2003年5月12日作為基準,是因為此日期前的建築多未納入最新耐震設計規範,因此在地震時潛在危險性較高。申請時須檢附建照影本作為證明,若手邊沒有,可向地政事務所或建管處調閱「建築執照核發日」資料。
建物必須為合法建築
「合法建築」指的是依法領有建照並完成使用執照登記者,方可計入重建面積與容積計算。違章建築如:頂樓鐵皮屋、擴建曬衣間、地下室改套房等,皆無法被納入申請計算。
若建物部分空間屬於違建,建議先行處理,例如:
拆除違建部分,恢復原狀
補辦合法化(如符合當地都市計畫及建築技術規則) 否則一旦違建比例過高,整體案件將無法送件或核准。
經結構安全鑑定為「危險」或「老舊」建築
建物是否「危險或老舊」,並非主觀判斷,而是需要由具備執業證照之結構技師或建築技師進行正式鑑定。
鑑定內容包括:
結構鋼筋是否鏽蝕外露
柱梁是否出現明顯裂痕或位移
屋頂、地坪是否有沉陷、傾斜跡象
耐震能力是否達當代標準
評估後將出具報告書,並附帶照片、鑑定圖說與結論等。此項作業費用可申請政府補助,單案最高25萬元,實際報銷金額依鑑定費用而定。
所有產權人須100%同意
危老條例強調「地主自決」,因此並無都市更新條例中的「強制整合」機制。只要有一位產權人不同意,即無法送件。實務上,整合階段可能會遇到以下困難:
繼承未完成,產權未明確
多人共有物件意見不一致
一戶地主要求過多配比導致協商卡關
建議從初期就成立「推動小組」,由信任度高的住戶代表協助溝通,或委託專業代辦與不動產律師輔助整合,確保同意書統一簽署無爭議。
建物不得為歷史建築、文化資產或其他限制使用土地
危老條例的適用對象為一般住宅用地之建築物,若建物已被文化局登錄為歷史建築、古蹟或紀念建物,或位於:
古蹟保護區
保安林地
特定保護區(如水源保護區、風景區)
此類基地皆無法適用危老重建。若仍希望更新,則須依文資法走「文化修復」或透過都市更新劃設方式提出替代申請。
危老重建實務流程全解析
一、初期評估與條件確認
這個階段主要是確認是否具備進入危老程序的基本資格,並與住戶溝通重建的初步意願。
諮詢建築師或危老專業代辦公司進行初步條件評估,包括建照時間、結構現況與產權狀況。
查核建物是否符合建照取得日與合法建築標準。
辦理結構安全鑑定,確認是否為危險或老舊建築(可申請政府補助)。
與住戶召開初步座談會,了解彼此的重建期望(如:是否希望分屋、自建或合建)。
二、整合產權與規劃方案
此階段是整合住戶意見與實質準備送件前的重建藍圖。
成立推動小組,挑選具有溝通能力的住戶代表。
蒐集所有權狀、戶籍謄本等產權資料,並取得100%產權人同意書。
建築師依據基地狀況提出初步重建配置草圖(如大樓層數、單元數、車位規劃等)。
進行技術評估,分析基地建蔽率、容積率、鄰接建築退縮與消防法規條件,避免日後申請遭駁回。
若考慮與建商合作,亦可於此階段開始招商談判。
三、正式申請危老計畫
進入送件階段後,所有文件需備齊且格式符合主管機關規定。
文件準備:包括申請書、結構鑑定報告、設計圖說、100%同意書、產權影本等。
向所在地直轄市或縣市政府(如都發局、建管處)提出危老重建計畫申請。
政府將審查文件內容,視案件完整度與複雜程度,核定期程約1~3個月。
四、取得核定函與容積獎勵
核定通過後,將進入設計修正與建照申請階段。
政府核發危老重建核定函,載明容積獎勵內容(最高至原容積1.3倍)。
建築師根據核定內容優化規劃圖,並依最終版本製作正式建照圖說。
若需轉為建商代辦或成立興建公司,也可於此階段完成契約簽訂。
五、拆除與施工階段
進入實際建造期,須確保施工安全與品質。
辦理舊建物拆除許可並開始拆除工程。
取得建照後由營造廠正式開工,施工期間建築師與技師須定期至現場監工並提交報告。
工程期視基地規模約需12~24個月,結構複雜或配合地下室開挖可能更久。
完工後經主管機關驗收合格,取得使用執照(使照),完成交屋與產權分配程序。
2025危老重建新制與補助說明
2025危老重建政策變更重點
隨著2025年政策變化,內政部正式取消「時程獎勵」,並改以「規模獎勵」機制鼓勵重建整合。自2025年5月12日起,時程獎勵全面歸零,將以基地面積為獎勵依據,200平方公尺以上基地可獲2%容積獎勵,每增加100平方公尺再加0.5%,最高上限為10%。
此外,內政部正研擬進一步修法,重點方向包括:
延長危老條例適用期限
檢討並調整容積獎勵項目與配套機制
簡化行政申請流程,加快案件推動速度
明定公有土地應參與危老重建(除特殊例外)
針對「協議合建契約」規範,雖屬民間私契,尚未納入明文管理,但立法院已要求內政部彙整意見並於年底前提出制度規劃。
專家也建議,應避免危老過度切割導致「紙片屋」問題,並思考退場機制與部分案件回歸《都市更新條例》處理,以兼顧市容與防災需求。
目前政府仍持續投入輔導與資源:
提供耐震能力評估與計畫擬訂補助
補助地方政府設置專業輔導團隊
強化人才培訓,至今已培訓超過2.3萬人次、協助超過538件危老提案
容積獎勵項目
基本容積獎勵:10%
結構補強與耐震標章:最高加5%
綠建築、智慧建築認證:各加5~10%
地主自行整合(非建商主導):另加3~5%
容積獎勵總上限:原容積 1.3 倍
可申請之補助項目
政府針對危老重建推動提供多項實質費用補助,並採「核銷制」執行,申請人須事先支付費用並保留完整單據以供報銷。
| 補助項目 | 補助說明 | 上限金額 |
|---|---|---|
| 結構安全性能鑑定 | 委託技師進行結構現勘與報告撰寫,必要文件之一 | 25 萬元 |
| 設計規劃與送件費用 | 建築師初步設計、繪圖、文件準備及申請行政流程所需支出 | 50 萬元 |
| 拆除作業與清運 | 舊建物拆除、廢棄物清運、圍籬設置等施工前必要準備工作 | 50 萬元 |
補助金申請時應特別注意:
僅限於符合危老條件並已正式提出申請案者可申請補助
所有支出需附上發票、契約書、付款證明等佐證資料
每項補助不可重複計算,最終核銷金額由政府審查決定
建議由建築師或代辦單位協助統籌申請流程,以提升通過率與申報效率。
專業推薦:危老重建找謙心建築團隊事半功倍
危老過程複雜,專業團隊不可少
危老重建雖然法規程序相對都更簡化,但實際執行仍涉及多層面溝通與資料準備,包括產權整合、結構安全鑑定、補助申請、容積計算、規劃設計、建照送審與工程管理等。若由住戶自行處理,常因對流程不熟而延誤時間,甚至導致申請退件或錯失補助。因此,找一個熟悉流程、具備整案執行經驗的團隊,是成功推動危老的關鍵。
為什麼選擇謙心建築?
謙心建築是危老重建領域中的實務專家,提供從產權整合、補助申請、建築設計到施工監造的全流程整合服務,尤其擅長處理基地小、戶數少的案件。他們具備完整的執行經驗與技術模擬能力,能有效協助住戶突破整合難題,讓重建過程更順利。
其中「萃99計畫」便是其代表作之一,透過十年地租模式在桃園打造社區地標,將賞屋中心與咖啡廳、餐廳結合,創造兼具展示與生活感的空間體驗。謙心建築亦重視已購戶的長期經營,定期提撥預算提供節慶禮贈與舉辦社區活動,強化住戶間的交流與認同。他們始終相信「簽約不是結束,而是服務的開始」,將危老重建視為社區永續與生活品質提升的重要推手。
常見問答 Q&A
危老重建主打流程簡化與地主自主,不須公告更新單元、無需達到一定面積或比例門檻,只要100%產權人同意即可申請,審查時程約6~12個月。相較之下,都市更新則需經公告與公開審議,流程較繁瑣、整合難度也較高。
先確認建照是否在2003年5月12日前取得,並為合法建築。接著應委託技師進行結構安全鑑定,若被判定為危險或老舊建築,就可進一步啟動危老申請程序。
是的,2025年起時程獎勵全面取消,取而代之的是規模獎勵。基地達200平方公尺可得2%獎勵,往後每100平方公尺再加0.5%,最高加至10%。請及早整合基地,以提高未來重建效益。
補助需先墊付費用後再核銷,項目包含鑑定費、設計費與拆除費等,最高補助金額為125萬元。建議由專業代辦協助辦理,以提高核銷成功率。
是的。內政部已規劃延長條例適用年限,並簡化申請程序與鼓勵公私協力,同時持續培訓專業人才與補助地方推動。整體政策將持續強化與完善,提供民眾長期支持。
總結
面對氣候極端化與地震風險增加的現代社會,老屋重建已非選項,而是必要。危老條例提供一條相對友善的重建管道,若你家的建物符合上述5大條件,就應盡早規劃、整合,掌握補助與容積紅利的黃金期。選對專業團隊、清楚了解程序,你的老屋也能華麗轉身,為未來打造安全、舒適與具價值的新生活空間。
若你正準備踏出危老重建的第一步,推薦諮詢具備實務經驗與整合能力的團隊,如「謙心建築」,不僅熟悉全台各地法規條件,亦擅長協助小基地完成高效率整合,從評估、設計、補助申請到施工管理都有一條龍服務,能讓整體重建過程更順利、更安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