危老重建

2025危老重建必知!5大老屋重建條件是否符合?時程獎勵歸零?

內容目錄

台灣多數老宅都蓋在地震帶上,面對愈來愈頻繁的天災,住在結構老舊的房屋裡,其實存在極大的安全風險。許多民眾想重建卻不知道從何下手,擔心不符資格又怕被建商坑。接下來將為大家一次破解危老重建的申請迷思,詳解老屋重建條件的5大核心要素與申請流程,讓你在踏出重建第一步前就有全盤掌握。

危老重建是什麼?

危老重建,全名為「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」,於2017年5月10日正式上路。該條例是政府針對全台老舊住宅比例逐年升高,結構安全性普遍不足的情況下,所推出的加速型政策工具。其目的不僅是提升建築安全,更希望促進都市更新改善環境品質增加公共設施及社區福祉,兼顧城市景觀與生活機能提升。

 

危老條例透過「免公告、免劃定更新單元、無同意比例門檻」等三大簡化制度,協助住戶快速啟動重建程序,並以容積獎勵與補助金等誘因鼓勵自辦重建。

危老重建與都市更新有何不同?

傳統都市更新(都更)涉及公告更新單元、經地方政府核定、召開審議會、進行公開展覽及計畫審查,並需取得過半或8成同意門檻才能推動,程序較為複雜且曠日費時。

 

相較之下,危老條例設計簡化,僅須符合建築年限、合法建築、結構安全鑑定為危險或老舊,以及100%產權整合,即可向主管機關申請核定,平均流程時程約6~12個月,大幅縮短重建等待時間。

 

此外,都更多採公私協力(如建商主導),而危老則強調地主自辦,讓住戶擁有較大主導權及分配彈性。

項目比較 危老重建 都市更新
法源依據 危老條例 都市更新條例
同意門檻 需100%產權同意 多為所有權人過半、面積達2/3至4/5
審議流程 無公告、簡化送件流程 須公告更新單元並經都市更新審議會審查
主要推動者 地主自辦或自選建商 建商主導、公私協力居多
推動時程 約6~12個月可核定 通常需2~5年甚至更久
補助與獎勵 容積獎勵上限1.3倍 + 各項補助 依案件內容可能核定不同獎勵
適用對象 小基地、產權單純、自住型住戶 中大型社區、複雜產權或需強制整合者

誰適合申請危老重建?

危老重建特別適合以下情形:

 

  • 小面積基地(如透天厝、傳統公寓)、無法達到都更更新單元劃設門檻者

  • 建築屋齡超過30年以上,已有嚴重滲水、鋼筋外露、梁柱裂痕者

  • 社區內戶數不多,產權關係單純,較易整合者

  • 希望保有自建、自售、自住主導權的地主個人或家族

 

這些類型案件若選擇危老,除了流程快速、整合成本低外,也能彈性規劃設計格局與樓層分配,不被建商主導綁死,因此成為近年最受歡迎的重建方式之一。

危老重建

老屋重建條件5大關鍵

建照取得日需為2003年5月12日(含)以前

這是判斷是否符合危老資格的第一道關卡。政府以2003年5月12日作為基準,是因為此日期前的建築多未納入最新耐震設計規範,因此在地震時潛在危險性較高。申請時須檢附建照影本作為證明,若手邊沒有,可向地政事務所或建管處調閱「建築執照核發日」資料。

建物必須為合法建築

「合法建築」指的是依法領有建照並完成使用執照登記者,方可計入重建面積與容積計算。違章建築如:頂樓鐵皮屋、擴建曬衣間、地下室改套房等,皆無法被納入申請計算。

 

若建物部分空間屬於違建,建議先行處理,例如:

  • 拆除違建部分,恢復原狀

  • 補辦合法化(如符合當地都市計畫及建築技術規則) 否則一旦違建比例過高,整體案件將無法送件或核准。

經結構安全鑑定為「危險」或「老舊」建築

建物是否「危險或老舊」,並非主觀判斷,而是需要由具備執業證照之結構技師或建築技師進行正式鑑定。

 

鑑定內容包括:

  • 結構鋼筋是否鏽蝕外露

  • 柱梁是否出現明顯裂痕或位移

  • 屋頂、地坪是否有沉陷、傾斜跡象

  • 耐震能力是否達當代標準

 

評估後將出具報告書,並附帶照片、鑑定圖說與結論等。此項作業費用可申請政府補助,單案最高25萬元,實際報銷金額依鑑定費用而定。

所有產權人須100%同意

危老條例強調「地主自決」,因此並無都市更新條例中的「強制整合」機制。只要有一位產權人不同意,即無法送件。實務上,整合階段可能會遇到以下困難:

 

  • 繼承未完成,產權未明確

  • 多人共有物件意見不一致

  • 一戶地主要求過多配比導致協商卡關

 

建議從初期就成立「推動小組」,由信任度高的住戶代表協助溝通,或委託專業代辦與不動產律師輔助整合,確保同意書統一簽署無爭議。

建物不得為歷史建築、文化資產或其他限制使用土地

危老條例的適用對象為一般住宅用地之建築物,若建物已被文化局登錄為歷史建築、古蹟或紀念建物,或位於:

  • 古蹟保護區

  • 保安林地

  • 特定保護區(如水源保護區、風景區)

此類基地皆無法適用危老重建。若仍希望更新,則須依文資法走「文化修復」或透過都市更新劃設方式提出替代申請。

老屋重建條件5大關鍵

危老重建實務流程全解析

一、初期評估與條件確認

這個階段主要是確認是否具備進入危老程序的基本資格,並與住戶溝通重建的初步意願

 

  • 諮詢建築師或危老專業代辦公司進行初步條件評估,包括建照時間、結構現況與產權狀況。

  • 查核建物是否符合建照取得日與合法建築標準。

  • 辦理結構安全鑑定,確認是否為危險或老舊建築(可申請政府補助)。

  • 與住戶召開初步座談會,了解彼此的重建期望(如:是否希望分屋、自建或合建)。

二、整合產權與規劃方案

此階段是整合住戶意見與實質準備送件前的重建藍圖

 

  • 成立推動小組,挑選具有溝通能力的住戶代表。

  • 蒐集所有權狀、戶籍謄本等產權資料,並取得100%產權人同意書。

  • 建築師依據基地狀況提出初步重建配置草圖(如大樓層數、單元數、車位規劃等)。

  • 進行技術評估,分析基地建蔽率、容積率、鄰接建築退縮與消防法規條件,避免日後申請遭駁回。

  • 若考慮與建商合作,亦可於此階段開始招商談判。

三、正式申請危老計畫

進入送件階段後,所有文件需備齊且格式符合主管機關規定

 

  • 文件準備:包括申請書、結構鑑定報告、設計圖說、100%同意書、產權影本等。

  • 向所在地直轄市或縣市政府(如都發局、建管處)提出危老重建計畫申請。

  • 政府將審查文件內容,視案件完整度與複雜程度,核定期程約1~3個月。

四、取得核定函與容積獎勵

核定通過後,將進入設計修正與建照申請階段

 

  • 政府核發危老重建核定函,載明容積獎勵內容(最高至原容積1.3倍)。

  • 建築師根據核定內容優化規劃圖,並依最終版本製作正式建照圖說。

  • 若需轉為建商代辦或成立興建公司,也可於此階段完成契約簽訂。

五、拆除與施工階段

進入實際建造期,須確保施工安全與品質

 

  • 辦理舊建物拆除許可並開始拆除工程。

  • 取得建照後由營造廠正式開工,施工期間建築師與技師須定期至現場監工並提交報告。

  • 工程期視基地規模約需12~24個月,結構複雜或配合地下室開挖可能更久。

  • 完工後經主管機關驗收合格,取得使用執照(使照),完成交屋與產權分配程序。

危老重建實務流程全解析

2025危老重建新制與補助說明

2025危老重建政策變更重點

隨著2025年政策變化,內政部正式取消「時程獎勵」,並改以「規模獎勵」機制鼓勵重建整合。自2025年5月12日起,時程獎勵全面歸零,將以基地面積為獎勵依據,200平方公尺以上基地可獲2%容積獎勵,每增加100平方公尺再加0.5%,最高上限為10%。

 

此外,內政部正研擬進一步修法,重點方向包括:

  • 延長危老條例適用期限

  • 檢討並調整容積獎勵項目與配套機制

  • 簡化行政申請流程,加快案件推動速度

  • 明定公有土地應參與危老重建(除特殊例外)

 

針對「協議合建契約」規範,雖屬民間私契,尚未納入明文管理,但立法院已要求內政部彙整意見並於年底前提出制度規劃。

 

專家也建議,應避免危老過度切割導致「紙片屋」問題,並思考退場機制與部分案件回歸《都市更新條例》處理,以兼顧市容與防災需求。

 

目前政府仍持續投入輔導與資源:

  • 提供耐震能力評估與計畫擬訂補助

  • 補助地方政府設置專業輔導團隊

  • 強化人才培訓,至今已培訓超過2.3萬人次、協助超過538件危老提案

2025危老重建政策變更重點

容積獎勵項目

  • 基本容積獎勵:10%

  • 結構補強與耐震標章:最高加5%

  • 綠建築、智慧建築認證:各加5~10%

  • 地主自行整合(非建商主導):另加3~5%

  • 容積獎勵總上限:原容積 1.3 倍

可申請之補助項目

政府針對危老重建推動提供多項實質費用補助,並採「核銷制」執行,申請人須事先支付費用並保留完整單據以供報銷。

補助項目 補助說明 上限金額
結構安全性能鑑定 委託技師進行結構現勘與報告撰寫,必要文件之一 25 萬元
設計規劃與送件費用 建築師初步設計、繪圖、文件準備及申請行政流程所需支出 50 萬元
拆除作業與清運 舊建物拆除、廢棄物清運、圍籬設置等施工前必要準備工作 50 萬元

補助金申請時應特別注意

 

  1. 僅限於符合危老條件並已正式提出申請案者可申請補助

  2. 所有支出需附上發票、契約書、付款證明等佐證資料

  3. 每項補助不可重複計算,最終核銷金額由政府審查決定

建議由建築師或代辦單位協助統籌申請流程,以提升通過率與申報效率。

專業推薦:危老重建找謙心建築團隊事半功倍

危老過程複雜,專業團隊不可少

危老重建雖然法規程序相對都更簡化,但實際執行仍涉及多層面溝通與資料準備,包括產權整合、結構安全鑑定、補助申請、容積計算、規劃設計、建照送審與工程管理等。若由住戶自行處理,常因對流程不熟而延誤時間,甚至導致申請退件或錯失補助。因此,找一個熟悉流程、具備整案執行經驗的團隊,是成功推動危老的關鍵。

為什麼選擇謙心建築?

謙心建築是危老重建領域中的實務專家,提供從產權整合、補助申請、建築設計到施工監造的全流程整合服務,尤其擅長處理基地小、戶數少的案件。他們具備完整的執行經驗與技術模擬能力,能有效協助住戶突破整合難題,讓重建過程更順利。

 

其中「萃99計畫」便是其代表作之一,透過十年地租模式在桃園打造社區地標,將賞屋中心與咖啡廳、餐廳結合,創造兼具展示與生活感的空間體驗。謙心建築亦重視已購戶的長期經營,定期提撥預算提供節慶禮贈與舉辦社區活動,強化住戶間的交流與認同。他們始終相信「簽約不是結束,而是服務的開始」,將危老重建視為社區永續與生活品質提升的重要推手。

萃99計畫

常見問答 Q&A

危老重建主打流程簡化與地主自主,不須公告更新單元、無需達到一定面積或比例門檻,只要100%產權人同意即可申請,審查時程約6~12個月。相較之下,都市更新則需經公告與公開審議,流程較繁瑣、整合難度也較高。

先確認建照是否在2003年5月12日前取得,並為合法建築。接著應委託技師進行結構安全鑑定,若被判定為危險或老舊建築,就可進一步啟動危老申請程序。

是的,2025年起時程獎勵全面取消,取而代之的是規模獎勵。基地達200平方公尺可得2%獎勵,往後每100平方公尺再加0.5%,最高加至10%。請及早整合基地,以提高未來重建效益。

補助需先墊付費用後再核銷,項目包含鑑定費、設計費與拆除費等,最高補助金額為125萬元。建議由專業代辦協助辦理,以提高核銷成功率。

是的。內政部已規劃延長條例適用年限,並簡化申請程序與鼓勵公私協力,同時持續培訓專業人才與補助地方推動。整體政策將持續強化與完善,提供民眾長期支持。

總結

面對氣候極端化與地震風險增加的現代社會,老屋重建已非選項,而是必要。危老條例提供一條相對友善的重建管道,若你家的建物符合上述5大條件,就應盡早規劃、整合,掌握補助與容積紅利的黃金期。選對專業團隊、清楚了解程序,你的老屋也能華麗轉身,為未來打造安全、舒適與具價值的新生活空間。

 

若你正準備踏出危老重建的第一步,推薦諮詢具備實務經驗與整合能力的團隊,如「謙心建築」,不僅熟悉全台各地法規條件,亦擅長協助小基地完成高效率整合,從評估、設計、補助申請到施工管理都有一條龍服務,能讓整體重建過程更順利、更安心。

社群媒體

返回頂端